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30 21:36:07 来源: sp2024043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能源转型需要,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银线跨越,西电东送。全长1452公里的昆柳龙直流工程,将乌东德水电站的绿电送至广东广西,年送电量可达330亿千瓦时。

  数字电网,智能运维。人工智能破解新能源发电预测难问题,卫星、无人机、地面机器人“天空地”立体守护120万公里输配电线路,保障电力安全高效送达。

  城乡协调,融合共享。一条翻越高黎贡山雪线、最高海拔4000米的“电力天路”,让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乡建起新能源充电桩。

  近年来,南方电网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作用,建成结构复杂、技术先进、清洁电力占比高的电网,有力保障了约100万平方公里供电区域内2.72亿人口的安全可靠用电。

  推动能源绿色转型

  新能源成为第一大电源

  1.45亿千瓦——这是截至今年一季度,南方电网的新能源装机容量。新能源超过煤电,成为南方电网第一大电源。

  47.5%——这是2023年南方电网的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从以稳定的煤电为主,到用好季节性丰枯交替的水电,再到如今驾驭千变万化的风光电,南方电网的新能源利用率连续5年保持高位。

  “南方电网以数字电网为关键载体,协同推进数字化绿色化,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能。”南方电网有关负责人介绍。

  ——智能高效调度,统筹电力“一盘棋”。

  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的特点。针对这一挑战,南方电网推动数字电网建设,使各类电力资源可感知、可预测、可控制,支撑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4月上旬,在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1200余家新能源场站、4.2万余个发电机组的数据实时变动,风机的风速、风向,光伏板的辐照度、实际功率等信息一目了然。“未来半小时,云南日照强烈,光伏电力将多发150万千瓦。”结合人工智能预测情况,调度员颜融发出指令:云南向省外增输100万千瓦光伏电力,同时调减主力水电厂50万千瓦出力,助力蓄水保水。

  “通过提升新能源可观可测能力,过去的‘麻烦电’变成了支撑电力供应的‘优质电’。”颜融说。目前,南方电网风电、光伏短期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85%、91%,可减少数百万千瓦的调节电源建设。

  ——加快储能建设,构筑超级“充电宝”。

  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200多台套大型机械设备加紧施工。“目前,我们同时在建4座百万千瓦级抽水蓄能电站。”南方电网储能公司规划发展部副总经理李华介绍,抽水蓄能电站就像超级“充电宝”,新能源出力大或用电低谷时充电,新能源出力小或用电高峰时放电。

  建设周期更短、布局更灵活的新型储能电站也在加快落地。在广东佛山,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新型储能电站今年初投产,能实现毫秒间储放电能。

  ——促进绿电交易,形成供需“大商超”。

  “通过绿电绿证交易,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能够更好助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广州电缆厂营销中心业务总经理陈锦雄介绍,2023年,企业通过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平台,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购买1.2万余张绿证,抵消了1256万千瓦时非绿电消耗排放。

  南方电网充分发挥电力交易中心平台作用,将绿电的供需双方连接起来,通过双边协商、集中撮合等方式促成绿电绿证交易。2023年,南方区域绿电绿证交易电量9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港澳跨境绿证交易实现“零”的突破。

  保障安全可靠供电

  粤港澳大湾区供电可靠性达国际领先水平

  走进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2000多台芯片封测设备高速运转,每天下线3500万个芯片。“哪怕是毫秒级的电压波动,都会给生产线造成巨大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可靠用电,满足了企业设备严苛的用电要求。”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华说。

  近年来,南方电网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全力保障电力供应安全。

  ——建强“主骨架”,保供更有底。

  “一笔成环”,覆盖全岛屿。眼下,海南500千伏主网架工程加速推进。“投产后将形成环海南岛‘口’字形环网架构,海南最大输电能力将达到350万千瓦以上。”南方电网重大项目总监李庆江介绍。

  柔性互联,搭建防火墙。在广东,世界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背靠背电网工程有序运转。工程将粤港澳大湾区的供电能力提升80%,用电紧张时互相支援,出现故障时则一切为二,避免“火烧连营”风险。目前,南方电网建成并运营19条西电东送“高速公路”,送电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累计输送电量超过3万亿千瓦时。

  ——升级“黑科技”,运维更智慧。

  一键启动,300多公里外的无人机从“机巢”内缓缓升起,巡检贵州铜仁市220千伏铜青Ⅰ回线。“以前运维人员要爬山蹚水、拿着望远镜抬头看,难以精准发现问题,效率也不高。”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智能作业中心专责陈海华说,过去一座铁塔需两名运维人员巡检半小时,现在有了无人机,仅需10分钟。

  “北斗卫星”俯瞰穿越深山和都市的线路,配网自动化技术让故障线路“自愈”、瞬间复电,广州攻克高弹性电网关键技术、在台风天气中故障跳闸次数下降近二成……科技赋能,助力电网运维提质增效。

  ——培育新业态,运营更开放。

  深圳龙华区,午间局部线路负荷加重。“APP提醒,现在是用电高峰,功率可能降低、充电较慢。建议1小时后再来充电,每度电还可优惠0.5元。”车主黄先生正准备充电,看到“星星充电”发来的提示信息。

  5分钟前,“星星充电”虚拟电厂接到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发出的有序调节负荷指令,随即引导车主参与错峰充电。“充电桩、储能、建筑空调等电力负荷资源聚合起来,成为虚拟电厂,可以助力电网调峰,还能获得一定收益。”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总经理程韧俐说。目前,中心接入深圳区域资源规模达265万千瓦。

  保供应、强运维、引导社会更合理用电……“十四五”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1小时,供电可靠性达国际领先水平。2023年,面对水电紧缺、四季连旱、负荷创新高等考验,南方电网守住了不发生拉闸限电底线,切实保障供电区域的安全可靠用电。

  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数字电网拉动上下游近4000亿元产能需求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南方电网将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关键位置,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联动,推动形成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电力鸿蒙OS’物联操作系统,为不同设备互联协同提供了统一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平台远程对设备批量升级,平均升级时间从3小时缩短到20分钟。”南方电网数字集团电鸿团队技术专家林加毅说。

  2023年,南方电网发布国内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电力鸿蒙OS”。在这个平台上,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物联终端,能够实现即插即用和高效管理,吸引了上下游100多家终端厂商参与,预计未来覆盖超亿个终端、带动产业规模超百亿元。

  建成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发布电力行业首个自主可控大模型“大瓦特”,自主研制世界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南方电网加快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同时每年投资超1200亿元建设数字电网,与数千家供应商合作创新,拉动上下游近4000亿元的产能需求。

  南方电网积极优化能源开发利用布局,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千家万户。

  在贵州省贵安新区,南方电网构建“火水风光”多能互补电源格局,供电保障能力10年间提升2.8倍。今年一季度,贵安新区新能源电池材料集群和数据中心集群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2.6%和51.5%。

  2023年,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五省区已实现充电基础设施乡镇全覆盖。“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进一步加强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计划投资约1600亿元建设现代农村电网,农村供电可靠率将达到99.9%。

  南方电网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孟振平表示,南方电网将紧扣服务国家战略和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目标,继续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8日 01 版)

(责编:赵欣悦、牛镛)
中国政治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召开 - 【理响中国】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政治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4-04-30 21:36:08 来源: sp20240430

   中新网 深圳11月5日电 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的2023年学术年会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2023年11月4日—5日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系统、党校系统和科研院所近30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和深圳大学共同承办。这次年会同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社团活动资助。

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的2023年学术年会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2023年11月4日—5日在深圳举行。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奇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包括政治学工作者在内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切实增强做好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系统化研究、学理性阐释,真正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积极宣传者。广大政治学工作者要提高站位,以政治学的特点和优势“讲政治”;找准定位,加快构建中国政治学“三大体系”和自主知识体系;明确方位,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议题,为其现实发展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在致辞中指出,要充分结合中国政治实践、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思想和世界政治文明成果开展研究,努力揭示中国政治实践所标识的人类政治发展的新方向,推动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明相适应,在文明互鉴和理论对话中展现出中国政治学的研究特色和学界担当。

  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代表学会李慎明会长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代表表示欢迎。张树华在致辞中提出,中国的政治学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讲好“中国之治”的故事。一是要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坚定政治自信、价值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二是肩负起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使命,从“大政治学”出发,解码中国之治,提炼中国之理,构建中国之学,弘扬中国之道。三是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故事。

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在年会上致辞。主办方供图

  深圳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永成在致辞中回顾了深圳大学的创办历史以及成立政府管理学院的目标和设想,强调后者是深圳大学优化学科布局,打造学科特色,加快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学院将立足深圳,扎根湾区、面向世界,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需要,紧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大机遇,按照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路径,推动学院的全面发展。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政治学会会长李慎明作了题为“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视频主旨报告。他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具体体现在“六个必须坚持”上,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之间不是并列关系。首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根本立场,是其他五个必须坚持的方向和灵魂。第二,“六个必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兼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第三,学习运用“六个必须”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第四,“六个必须”既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又是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本指针。

  大会发言阶段,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王绍光围绕“中国共产党与‘民主’概念的生成”,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会长黄平围绕“现代化:从英美与中国的比较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正当性”,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定海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张明军围绕“新技术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空转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时和兴围绕“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均衡发展”,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围绕“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双重动力机制塑造”,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师伟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世界观基础和方法论创新”,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熊易寒围绕“民主的邀请:迈向政府与社会的价值共创”分别进行了发言。

  圆桌会议阶段,陈井安、程竹汝、韩冬雪等10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特色政治学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讨论发言。专家学者的发言主要围绕中国特色政治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展开。

  本次会议共设置7个平行论坛,主题分别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政治学发展与建构中国特色政治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政治学新学科新方法、政治思想史研究、公共政策与中国之治、深圳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7个平行论坛共涉及29个议题,涵盖了中国政治学界近年来的主要细分领域和研究热点,200多位专家学者发表分享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