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前沿技术 开辟生命科学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4-04-29 23:03:13 来源: sp20240429

  【代表委员谈新质生产力⑧】

  ◎本报记者 张佳星

  “过去中医‘望闻问切’,研判在心里,现在信息技术能够把诊断经验转化为客观化、标准化的中医检测数据。”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些数据不仅能作为中医诊疗的参考信息,也是对中医药学原理的现代化呈现与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两会期间,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倾听他们畅谈新质生产力为生命健康领域带来的颠覆性改变。

  数智化引领,增强产业突破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药学理念并不落后,但技术装备滞后。如何解决中药质量‘怎么测、如何控’的难题?”张伯礼说,现代工程设备和技术让实时监测成为可能,以前难以监测的组分、成分也能在线控制,进而提升中药质量及生产效能。

  张伯礼介绍,天津中医药大学海河实验室与浙江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高光谱、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等测量数据的建模,创建快速分析方法。同时突破中药制药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将中药制药的过程体现在控制模型中,对医药生产实现精准调控。“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拥抱新技术,在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中锻造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浩宇表示,扬子江药业集团积极开展产业智能化探索。例如,龙凤堂中药产业园在设计环节就前置了智能化元素,引进几百套国内外智能设备和10余套信息化系统,形成完备的全流程现代化方案。这一项目也被确立为工信部“中药流程制造智能工厂新模式应用项目”。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医院院长吴效科认为,高端设备加“数”实现的智能化、精准化升级,将带动疾病防治、健康管理、药物研发等环节全面提质增效,为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利器。

  新技术加持,拓展多领域新赛道

  “有了基因检测技术,我们目前已知耳聋的致病基因有300—600种。”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教授王秋菊说,在家族中反复出现的耳聋基因被称为家族“幽灵”基因,基因技术让“幽灵”现形。

  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方法,利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国内首例遗传性耳聋阻断的试管婴儿诞生。当前通过标准化流程实施这一技术,个体不出现耳聋疾病成为可能,家族也将不携带“幽灵”基因。

  “作为一名耳科学医生,我深刻感受到20余年来我国疾病诊疗能力稳步增强。”王秋菊说,听力学、基因学、影像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融合,拓展了从疾病源头到干预、预防的产业新赛道。

  “借助传感技术、体表生物信息学等技术,能够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医疗影像进行分析和诊断,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张伯礼表示,健康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也在积极发展,未来,研发智能化医疗设备,开展基因编辑、靶向治疗等都将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新赛道。

  大数据汇聚,为健康提供智能决策

  实现以诊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是卫生健康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随着数据要素的集聚与挖掘,预判疾病、健康维护的新赛道也成为可能。

  “如果能够归纳出基因致聋疾病的发生发展内在规律,就能开展‘靶向’预防,而不是盲目等待疾病发生。”王秋菊说,团队在多项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的支持下,开展了相关智能决策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实现对多种遗传模式的致聋基因及其携带者准确甄别,并给予健康指引,避免出现致残性听力损失。

  “结合中医智能穿戴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公众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饮食建议、运动指导等。”张伯礼说,结合大量医疗数据,人工智能甚至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风险,在算力、算法的支持下,为个人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健康维护建议。

  “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量,人工智能的水平和应用范围将受限。”吴效科说,当前医疗数据的“孤岛”仍然存在,很多数据难以汇聚成“大”数据,建议相关部门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医疗数据的共享共融,让健康领域的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顺畅流动。

  “合成生物学技术、时空组学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带来产业变革。”王秋菊表示,生命科学领域的国家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对推动原始创新至关重要,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等颠覆性技术将为我国健康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前沿科技供给,开辟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赛道。(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叶攀】

优化产业环境 激发创新活力(经济聚焦) - 东西问丨梁中效:张骞精神为何成为丝路交流的“符号”?

优化产业环境 激发创新活力(经济聚焦)

发布时间:2024-04-29 23:03:14 来源: sp20240429

  核心阅读

  作为广东省深圳市的产业大区,龙岗区近年来加强产业链和人才、资金支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点、堵点,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来到这里扎根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达3487.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4.4%,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540亿元……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的前三季度“成绩单”,彰显了当地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近年来,龙岗始终坚持创新强区、产业立区,全力跑出改革开放“加速度”,在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这边是研发中心,那边是生产基地,山上还要建一座中草药公园……”今年2月,贵州生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胡平生来调研时,龙岗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刚动工。但工作人员的介绍,让胡平生在工地的一片黄土上看到了未来的蓝图。

  “他们思路清晰、规划长远,推进工作的热情也深深感染了我。”胡平生决定以2亿元启动资金,搭建一条研发管线。

  当然,这样的决定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沟通——发展创新药,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和人才、资金支持。

  作为龙岗三大主导发展产业之一,该区正重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全区医疗器械与药品研发生产企业超500家,生物药产业规模超180亿元。

  同样被龙岗的产业环境所吸引的,还有深圳市欣茂鑫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秋华。

  “激光雷达可用于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发展潜力大!”刘秋华介绍,通过研发材料与创新技术,欣茂鑫公司在汽车精密配件制造方面获得了飞速发展。“今年营收还会有较大增长,估计能有4亿元。”刘秋华说。

  在龙岗,高端智能车载设备产业集群链条完整、类目齐全,今年10月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的杭州亚运会上,在足球、板球、棒垒球场,来自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LED大屏清晰流畅,为观众和选手们提供了高品质的视觉体验。这家位于龙岗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企业,产品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营收达15.92亿元,同比增长44.66%。

  目前,龙岗已有以网络与通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为代表的千亿元级制造业集群3个、百亿元级制造业集群6个。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综合效益好。龙岗抓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在新兴赛道加速布局,不断取得突破进展。2022年,龙岗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2231.15亿元,增长2.1%,占GDP比重达46.88%。

  注重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前不久落幕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副教授朱建博士的团队,展出了多功能硅胶3D打印机产品,其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如今,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双峰并峙,3家诺奖实验室、9个重点研究院、42家各类创新平台陆续落成,已成为吸引国际科创资源的重要平台载体。

  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持续深化,龙岗把产业支柱建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强。

  作为产业大区,龙岗仅规上工业企业就超2700家。创新不仅为产业发展找到新“风口”,还成为推动制造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力量。

  2020年7月,龙岗区联合华为共同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正式启动。在这里,深圳市家具龙头企业左右家私尝到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甜头”。

  在新技术的助力下,从客户下单,到派发订单至工厂生产,再到最终发货,全链路各节点和生产数据都被打通。公司首席技术官邵宝峰算了一笔账:“数字化转型,不仅使接单效率显著提升,还将流转时效从40天缩短到30天,资金周转率也提升了20%。”

  “数字化转型需要实实在在的投入,一些企业还有顾虑,因此需要政府去推动。”龙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越来越多的龙岗传统工业企业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力。目前,华为(龙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已累计扶持121家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扶持1215家产值亿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上云。今年上半年,龙岗区工业投资增长108.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6%。

  提供优质服务利企助企

  从龙岗区碧新路转入南同大道,一路向东行驶,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的现代化厂房跃然眼前。走进大楼一层,9米柱距、8米层高的厂房空间,格外宽敞明亮。

  这是深圳首个“优质产业空间试点+二三产混合试点”项目,可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34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目前项目招商签约率超70%,‘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86%。首批企业将于年底入驻。”园区建设运营方、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优质的产业空间是招商稳商的重要前提。2023年,龙岗提出12个“工业上楼”项目,建设超600万平方米优质经济产业空间;推进18个大面积(产业空间)土地整备项目,拓展超3平方公里的连片产业空间。

  “这是实实在在的利企助企之举,坚定了我们继续在深圳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深圳市威远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宣匀说,公司成立以来,曾经历几次不得已的“搬家”。在了解到龙岗“工业上楼”项目后,最终选择落户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

  企业钟情于此的背后,是龙岗给予的信心支撑。

  2022年7月,龙岗区首次以“免申即享”的方式,向辖区36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放2670万元扶持资金,让企业办事从“需要多次跑”到“最多跑一次”,进而实现“一次都不跑”。

  为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下、发展好,当地一边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的难点、堵点,一边想方设法给企业找市场、拓渠道。

  今年11月,龙岗区“我帮企业找市场”专场服务活动举办,吸引辖区130余家企业携热销产品参展;在南湾街道,“暖心贴心、靠前服务”的工作机制,让企业提出的问题“10分钟响应,1小时回复,1天内解决”;在坂田街道,“坂田优品展”已经对外推介本土企业50余家,涉及各类产品近500个……

  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龙岗区新登记商事主体8.9万户,同比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一流人才选择扎根龙岗发展。

  深圳市副市长、龙岗区委书记张礼卫表示,未来龙岗区将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奋力建设好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5日 10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