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伤害保障怎样“保住”新职业

发布时间:2024-05-02 02:12:54 来源: sp20240502

原标题:职业伤害保障怎样“保住”新职业

  北京羊坊店西路,一位外卖送餐员正冒雪骑行送货。新华社发

  山东高密市一街道服务站内,志愿者给骑手送上热水。新华社发

  广东深圳市,一名闪送骑手带着孩子一起送单。新华社发

  浙江宁海县一快递站的快递员在分拣快递。新华社发

   “幸亏有了职业伤害保障,一下子报销了3000多元医疗费呢。”2023年11月,广东中山的外卖骑手朱先生送餐时与货车发生碰撞,造成左足第1趾近节趾骨远端骨折、全身多发挫擦伤。次日,朱先生通过平台App的“一键报案”,向平台企业发送事故报案信息,企业通过全国信息平台向中山市人社局提出职业伤害待遇给付申请。几天后,朱先生在线上递交材料,并且当天就拿到了职业伤害确认结论书。

   “速度快,流程简单方便,不复杂。”中山市人社局电话回访时,朱先生感叹道,从提交待遇给付申请、职业伤害确认结论、到医疗费用联网结算全流程网上办,一气呵成。

   让朱先生得到补偿的,正是广东省于2022年7月份按要求实施的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这份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下的保险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外卖小哥的专属保险”。这一年多以来,在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7省市中,还有不少外卖员像朱先生一样享受到了这份保障。

  传统社保为何“保不住”新职业?

   风里来雨里去,外卖小哥飞驰在大街小巷,为饥肠辘辘的人们送去美味。而在这份便利背后,飞驰的算法机制下催生出的闯红灯、超速行驶甚至过度劳累等乱象,无疑为他们的工作笼罩上了一层职业伤害的阴云。

   在全国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中,外卖和闪送车辆事故占有相当比例,行业内的职业伤害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2022年北京市、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执法检查的有关数据显示,非机动车尤其是快递员和外卖骑手超速、逆行、闯红灯、借道行驶依然是困扰城市非机动车交通安全的顽疾。2022年上海市对快递员和外卖骑手日均查处量达到3000余起,占日均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总数的20%。

   与此处境类似的,还有集中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下的出行和同城货运等其他行业的新型就业形态劳动者。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与传统就业相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面临着更多挑战。以平台用工为例,各类权益保障难题日益凸显,聚焦点之一便是职业伤害保障问题。

   根据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孙萍及其团队2020年11月在北京进行的调查,当时六成受访骑手没有缴纳职工社保,劳动保障几乎处于“裸奔”状态。

   “专职骑手都是和第三方公司签订劳务合同,但第三方公司很少有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众包骑手则没有劳务合同,更谈不上社保等事宜。”一外卖行业相关人士表示。

   “在传统的社会保险缴费机制中,工伤保险完全由用人单位缴费,但对于工伤的认定离不开劳动关系作为前置条件。”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说。长期以来,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问题面临着一项巨大的“痛点”,即劳动关系的认定需要达到人格、组织和经济上的从属性,但由于工作模式不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既受到一定程度的管理,但又达不到传统劳动关系的管理强度,为劳动关系的认定带来极大挑战。其次,各大平台企业、劳务外包公司等层层叠加,配套合作、服务外包、劳务派遣等情况纷繁复杂,不少从业人员虽签订合同,却不清楚自己的“上家”到底是谁,这些问题都导致从业人员一般因难以与平台认定为劳动关系,在实际伤害发生时维权无门。

   为此,2021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提出“组织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2021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海南、重庆、四川7省市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选取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行业的多家企业的骑手、司机等群体参加试点。试点于2022年7月1日开始,计划时间为2年。

   “我国劳动立法是90年代开始进行的,30年后的今天,一些新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韩巍认为,劳动者从“组织人”转变为“社会人”,保障方案也需要实现“社会化”,不能一味依靠劳动关系的绑定。

   在这一背景下,职业伤害保障走入人们视野。

  与“五险”中的工伤保险有何区别?

   什么是职业伤害保障,与常见的“五险”中的工伤保险有何区别?它对于千千万万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职业伤害保障推出前,意外事故一旦发生,骑手想要索赔就必须先找法律援助,进行劳动关系认定、仲裁、诉讼,一系列流程下来才能拿到应有的赔偿。”协助理赔案件的某公司法律援助律师刘女士说,“而有了职业伤害险,就像正式员工一样有了保障。”

   与传统工伤保险不同,平台为员工办理职业伤害保障时,不需要以绑定劳动关系为前提,不再以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而是采取了一种新的计算方式——按单缴费、每单必保、每人必保,由平台按照上月总单量缴费。

   这样的操作方式不单解决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没有工伤保险的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工伤保险未能100%覆盖的问题。相较之下,职业伤害保障可以覆盖到每一个人,覆盖到每一单。即使骑手只送了一单,在工作期间受伤依然可以申请职业伤害保障待遇。

   在网络经济时代,以劳动合同为主的长期稳定劳动关系正向以任务单为主的新型劳动关系转型,按单定额缴费的方式正是适应了这一大趋势。“学术界曾就平台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展开了激烈争锋,然而理论探索无边界,社会问题不可等。职业伤害保障并未陷于学理的纠缠,而是跳出劳动关系认定,直指平台从业者的职业伤害保护问题,最直接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鲁全说。

   而在此之前,针对职业伤害问题,平台在骑手每日佣金中扣除一定金额作为商业保险的保费,实际上是骑手承担了平台企业的用工风险。总体看来,职业伤害保障已基本与工伤保险的待遇保持一致,包括医疗康复待遇、伤残待遇、死亡待遇等,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

  职业伤害理赔如何更快拿到钱?

   此外,采访中,不少骑手小哥表示,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要是遇到意外伤害,最怕的还是麻烦。

   据介绍,一次完整的职业伤害保障流程大致经过事故备案、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核定发放等环节。

   “广东省推行全链条业务‘线上一次申办’和‘线下全省通办’服务模式。职业伤害人员只需网上一次申请,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伤保险处处长(省劳鉴办主任)、一级调研员杨芳在采访中还提到,广东实施“业务全程短信告知”“待遇免申即享”“就近就医”,全省1100家工伤协议机构100%提供联网结算服务,及时结算医疗费,有效解决“垫资跑腿”难题。

   据了解,职业伤害保障待遇主要有医疗、伤残、死亡3项待遇,伤后医疗费不封顶、1至4级重度伤残职业伤害人员纳入基金终身保障、因职伤死亡赔付超百万元,实现“低缴费、高保障”,凸显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郑玄波在2023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23年9月末,累计有668万人被纳入保障范围,已有3.2万人次获得职业伤害保障待遇4.9亿元。“对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这一新兴群体如何参加社会保险,应该说试点是进行了破题,先行先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依托职业伤害保障全国信息平台归集汇总的基础数据,为做好新就业形态群体就业服务和社保扩面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在广东,目前试点行业企业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已全部纳入了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制度覆盖范围,试点对象总体做到应保尽保。杨芳说:“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充分发挥了对平台企业和新从业人员的保障功能。一方面切实保障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权益,特别是对重大伤亡事故的兜底保障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一方面,也分散了平台企业经济风险,对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郑玄波表示,下一步将指导试点省份和平台企业稳妥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有序做好参保登记、职业伤害确认、待遇支付和信息管理等工作。同时,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更加公平、制度更可持续、服务更加便捷、责任更加清晰等方面持续发力,认真总结试点的经验做法,研究扩大试点的思路,为职业伤害保障在全国推开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

   (记者 邱玥 岳佳仪 张云)

(责编:温璐、薄晨棣)
2023“澜湄行”走进七彩云南 - 瑞典智库:冲突和紧张局势使全球军费开支激增

2023“澜湄行”走进七彩云南

发布时间:2024-05-02 02:12:57 来源: sp20240502

   中新网 北京12月19日电 水利部19日消息,11至15日,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邀请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驻华使领馆和媒体的代表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地考察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参访茈碧湖、邓北桥湿地、阳溪、洱海生态廊道等地,深入了解中国在保护澜沧江、促进流域水生态治理和水电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本次活动旨在向湄公河国家代表分享澜湄水资源合作进展、成果以及中方所作积极努力,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澜湄水资源合作,助力澜湄六国共同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2023“澜湄行”走进七彩云南  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供图

  活动期间,举办了澜湄水资源合作多利益相关方国际研讨会。会上,各方围绕深化六国水资源合作、增进了解互信热烈互动,畅谈心得体会,分享经验做法。

  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参赞孙鲁山介绍了近日在北京闭幕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八次外长会有关情况。他表示,澜湄合作启动七年来,六国秉持“发展为先、平等协商、务实高效、开放包容”的澜湄精神,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平台,取得系列务实成果。澜湄合作第八次外长会提出了下阶段重点推进的六个方向的工作,对推动澜湄合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指明了方向。中方真诚希望与有关国家牢牢把握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大方向,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带动在次区域开展更多务实合作,与各国一道大踏步迈向现代化。在实现各自发展的同时,也为本地区乃至世界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主任周智伟表示,澜湄六国水资源主管部门以落实《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为主线,在机制建设、项目务实合作、水文信息共享和技术人员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取得有效成果。今年11月底,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审议并原则同意了《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对未来五年水资源合作的重点领域和方向进行了系统谋划,希望澜湄各国以更大力度推进务实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为共同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高嵩介绍了澜沧江流域河湖生态治理、乡村振兴建设的成功经验,希望进一步发挥云南区位优势,同各方一道,持续打造水资源合作新亮点,共同提升水资源治理与管理水平,推动澜湄水资源合作提质升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安全保障。

  会上,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代表介绍了澜湄水资源合作进展和成果,澜沧江公司代表介绍了澜沧江梯级水库“调丰补枯”作用和澜沧江水生态治理、保护情况,云南大理州水务局代表介绍了澜沧江流域洱海水生态保护举措与成果。

2023“澜湄行”座谈会暨澜湄水资源合作多利益相关方国际研讨会  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供图

  外方代表对中方精心组织此次活动表示衷心感谢。他们对中方在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管理与利用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特别是推动水电绿色发展,发挥梯级水库“调丰补枯”重要作用深表钦佩和赞赏,认为中国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借鉴和推广,愿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提升区域水治理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增进人民福祉。

  此次活动由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云南省水利厅、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大理州水务局协办。(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