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赓续中华文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发布时间:2024-03-29 05:45:04 来源: sp20240329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推动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将其自觉贯彻落实到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其中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推动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一个重要方面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将其自觉贯彻落实到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深刻把握鲜明理论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焕发新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坚定的文化立场、深远的战略考量,展现出鲜明的理论品格。

  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尊重文化发展规律,蕴含着深邃的辩证法,体现着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我们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要求进行赓续传承,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为我们挖掘、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和思想精华指明了前进方向,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能够站稳脚跟、坚守立场。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具有鲜明实践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凝结着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实践经验,凝聚着全党的高度共识,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拓展了赓续中华文脉的路径,展现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建设实践上的坚守和创新。

  深刻领悟重大意义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应有之义。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凝练阐发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涵要义,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把我们党对文化传承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明确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遵循。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拓展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强调要“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将文化自信自强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的中国,需要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利文化条件。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重要作用,能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起磅礴力量。

  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不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礼敬珍视的姿态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5000多年文明宝库中的精华进行全面挖掘、系统整理、科学分析,深刻阐明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进一步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不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面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必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实现继承基础上的变革创新和时代阐发。我们要按照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找到其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不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辐射面。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要秉持开放包容的胸怀,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不断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把赓续中华文脉又彰显时代精神、立足本土又面向世界的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不断增强气象博大的中华文明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执笔:郑敬斌)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7日 09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
森林品咖啡、鲸鲨馆“海底露营” 游客追求“体验感”“参与感” -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的通知

森林品咖啡、鲸鲨馆“海底露营” 游客追求“体验感”“参与感”

发布时间:2024-03-29 05:45:05 来源: sp20240329

  原标题:在森林里品尝咖啡 在鲸鲨馆“海底露营” 游客追求“体验感”“参与感”

  2023年,旅游出现了一些新玩法:长途跋涉只为品尝特色烧烤,在小城镇与当地人一起为民间赛事呐喊狂欢,在名胜古迹或博物馆畅玩“剧本杀”……哪里有新玩法,哪里就有游客的身影,“体验感”和“参与感”成为他们追求的旅游价值。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马蜂窝共建的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了《全球旅行“新玩法”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新玩法已成为影响人们旅游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这一现象在2023年表现尤为突出。《报告》精选出“中国旅游新玩法”和“国外旅游新玩法”,为游客推荐独特的旅游体验,同时助力旅游业创造更具吸引力的产品。

  圈粉年轻人

  《报告》指出,旅游新玩法是结合目的地资源和特点,面向新用户、打造新内容、提供新供给、打开新渠道的旅游娱乐体验。一项足够好玩的体验成为年轻人说走就走的理由。玩得新潮、玩得精彩,比走马观花更具吸引力。目的地紧跟这一趋势,充分结合自身特色,不断推出新玩法,成功圈粉年轻游客。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发布会上谈道:“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复苏期。预计今年国内旅游市场恢复程度将达2019年的九成以上。当‘新玩法’成为新一代旅行者出发的初衷和动因,那么‘新玩法’就是未来。”

  马蜂窝创始人、CEO陈罡介绍,2023年定制游搜索热度同比增长245%,高品质需求热度持续攀升、高性价比产品预订显著增长,这意味着目的地旅行体验成为影响游客决策的主要因素。

  五大关键词

  新玩法的兴起不是对传统旅游的替代,而是对旅游方式的重新诠释,旅游目的地紧随潮流,形成独特吸引力,人文、户外、休闲、科技、旅拍成为新玩法的关键词。

  人文体验在“中国旅游新玩法”TOP100榜单上占比近40%,年轻人的旅行正变得越来越有文化。悠久的历史,灿若繁星的非遗、民俗等都为玩法创新提供创作源泉。文化与旅游的碰撞成为旅游目的地发展新的增长点。

  从一小部分人的专业运动,到大多数人愿意参与的新玩法,“户外运动”早已进入“全民时代”,并与目的地相结合,带动当地旅游焕发出新生机。

  旅拍、科技和休闲也为新玩法增添了许多亮点。在旅游目的地拍一套当地服饰写真,是不少女生热衷的体验,旅拍所蕴含的潜力可见一斑。从传统的参观科技馆、天文馆、航天基地,到如今利用AR/VR等科技手段进行沉浸式游览,各种创意十足的玩法展现在游客眼前。

  地域特色浓

  《报告》指出,旅游新玩法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正逐步成为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西南地区的“会玩”领跑全国。在贵州荔波酷玩森林里品尝咖啡、在重庆天眼洞里体验速降近距离观赏大佛、在云南勐腊县南腊河感受热带雨林漂流,户外玩法可谓包罗万象。此外,民间赛事、国粹文化、神秘遗迹甚至以国宝大熊猫为主题衍生出的新玩法,都对追求新奇体验的年轻人有强烈的吸引力。

  从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到现代艺术,华东地区成为年轻人享受人文之旅的不二之选。浙江凭借品尝鱼子酱、旅居“数字游民社区”、探秘水下古村、探访龙井茶村、制作珍珠饰品等新奇有趣的玩法,为游客提供了多种旅游体验。

  坐拥古都北京和文化大省山西的华北地区,玩法创新离不开文化,游客可以沿着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足迹,来一次山西古建巡礼。在河北新建成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受到游客青睐,也带热了廊坊这一非传统旅游目的地。

  游客在西北地区能感受自然和人文的双重体验。在宁夏,既能体验“六湖穿越”,也能参加氛围感十足的沙漠星空露营;在青海,除了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追寻野生动物的足迹,也能描绘一幅画面繁复的唐卡;在甘肃瓜州的茫茫戈壁里,巨型现代艺术雕塑令游客震撼不已。

  游客在华南地区的夜间旅行更精彩,珠海长隆海洋王国鲸鲨馆的“夜间海底露营”和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夜游植物王国”体验,备受游客青睐。在海南文昌火箭发射基地近距离观礼火箭发射,在广西涠洲岛乘船出海观鲸,在广东佛山祖庙博物馆观看正宗醒狮表演……都是一场场独特的体验。(本报记者 赵珊)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