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海峡”“海丝”优势 福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4-04-29 18:31:14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福州2月8日电(记者 龙敏)在聚焦乡村振兴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后,正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福建省,8日发布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从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可见,“海峡”“海丝”优势是福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着力点。

  闽台农业交流合作是闽台融合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福建乡村振兴的突出亮点。作为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福建省台湾农民创业园(简称“台创园”)始终走在大陆前列,成效显著。截至去年12月,福建省台创园累计吸引730多家台资农业企业入园,引进台资12.9亿美元,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2021年2月,空中鸟瞰福建龙岩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中的台品樱花茶园。 中新网 记者 王东明 摄

  福建将提档升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该意见指出,进一步提升现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水平,高质量建设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增创一批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一批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全顺向 中新网 记者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申报新设国家级台创园,争取近几年内实现国家级台创园在福建省九市一区全覆盖,推动福建省台创园在“质”和“量”上双提升。

  同时,福建将以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推广县、推广基地为载体,引进推广一批台湾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探索发展精致农业、创意农业等业态;加强两岸特色乡镇对接交流,提升民间基层交流实效;支持三明建设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

  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将持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该意见明确,福建将密切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关成员国农业领域合作,吸引优质要素资源投向福建特色现代农业;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市场,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深化闽茶“海丝”行等经贸活动,发挥境外闽茶文化推广中心作用,提升闽茶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菌草技术援外培训和推广,深化水稻育种等领域对外合作,打造农业技术援外品牌。

  通过举办菌草技术培训班、建设菌草技术示范基地等交流合作形式,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及其团队已将菌草技术在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应用推广,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绿色就业机会。林占熺表示,期待这项“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技术,加快走向全球,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造福更多民众。(完)

【编辑:张子怡】
制造升级需“智”取 - 江豚数量历史性止跌回升 多亏了长江禁渔

制造升级需“智”取

发布时间:2024-04-29 18:31:15 来源: sp20240429

原标题:制造升级需“智”取

  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品,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

  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超算、智算、云算协同发力,算力规模居全球第二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对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的优化产生了重要作用。

  有关部门还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支持制造业的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国家大数据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这些政策有力推动了相关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促进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同时,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整合优化产业链,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升级制造业还需“智”取。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展现出对制造业的强大赋能作用。不过也要看到,其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弱项,比如技术瓶颈、人才短缺、产业标准和规范缺失等。对此,从产业角度来看,应通过持续提升算力、打造智能工厂、创新商业模式等举措,实现全链条、全环节、全过程和全周期的系统优化,释放智能化改造的融合效应。巩固提升优势产业,聚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等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迭代,推动其在5G、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建设,完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从企业层面而言,应着力推动跨行业协同、算力建设、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等。相关企业应制定创新引领政策,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的工程师、科学家和管理者。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创新生态系统,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此外,企业还应加大相关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力度,包括算法优化、深度学习、机器人技术等。

  从消费者视角来说,应推广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使消费者通过智能家居产品实现家居自动化控制,利用智能穿戴设备及时监测健康状况,使用智能车辆享受更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还可以通过个性化推荐系统,提供更符合个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使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生活方式。

(责编:方经纶、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