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文化馆“抢课热” 传统文化现新机

发布时间:2024-05-04 19:50:58 来源: sp20240504

   中新社 杭州4月19日电 题:年轻人文化馆“抢课热” 传统文化现新机

  作者 张斌

  一堂名额16人的唢呐班有近五百人报名摇号,六百多人报名摇号抢20个名额的越剧班,书法课报名摇号人数上千人……今年以来,浙江省文化馆因推出系列课程引发民众积极摇号在网上“火了”。

  近日,在浙江杭州, 中新社 实地探访浙江省文化馆的唢呐班课堂看到,16名学员都是年轻面孔,大家带着自行准备的唢呐,合奏了一首在年轻人中受到欢迎的《蜜雪冰城主题曲》。有的学员还给自己的唢呐做了装饰,个性十足。

4月15日晚,浙江省文化馆唢呐班授课现场。张斌 摄

  “零基础”的“90后”学员沈杨是摇到号的“幸运儿”之一,已经上了几堂课的他对 中新社 说,这里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打破了自己“唢呐只用于红白喜事”的刻板印象,特别是学会用唢呐吹奏一首曲子后,他的成就感满满。

  “原来工作日的休息时间,基本是在家里躺着玩手机,现在晚上来文化馆上课发现还挺有意思,同学都是年轻人,学习很认真,至少感觉氛围很纯粹,也能让自己有个技艺,我以后也会坚持学下去。”他说。

  实际上,唢呐班的学员们基本从未接触过唢呐甚至是音乐,参与摇号报名,更多也是希望为忙碌的生活增加新的可能。

  授课老师、浙江演艺集团民族乐团的青年唢呐演奏者薛天龙对 中新社 介绍说,自己也是年轻人,为了让大家学习唢呐的时候不感到枯燥,他特别选取网络上比较“火爆”的曲目引发学员共鸣。

  “任何的艺术形式都要在传播的时候融入当下的文化才能更好传承和发展。短短的八节课,虽然很难学深学透,但能够影响大家对传统乐器的态度,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觉醒’。”他说。

4月15日,浙江省文化馆越剧班授课现场。张斌摄

  浙江省文化馆艺术培训部主任周平介绍说,该馆2024年春季推出75门课程,其中三成是如唢呐一样的传统文化内容,培训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天19时后和周末。

  在省、市、县(市、区)三级文化馆都有过工作经历的浙江省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阮静经过多年观察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十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一直都在。文化馆“出圈”的新现象,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文化事业改革创新的深入。

  以浙江省文化馆为例,在国家加大对文化事业支持力度的背景下,该馆公益培训课程从过去“先到先得”的“抢号”模式调整为更公平的“摇号”模式,教学方式从“我说你听”调整为更注重互动体验的新形式,也吸纳了一批年轻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师。

  这些创新很快有了反响,甚至引发数百人、数千人抢一门课的效果——相比少数抢到课的学员,大部分人的文化需求如何被满足?

  阮静对 中新社 说,浙江全省文化馆正在联动社区、商圈等,利用各类场所、空间推出家门口的“夜校”,与相关单位、企业、园区等合作开展培训,并且推出课程直播,尽可能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馆激发了民众的文化热情,更多社会机构可以把握机遇,拓展培训服务。”她说。(完)

【编辑:曹子健】
织密治理网 共解千千结 - 广西拓展向海经济“版图” 深化与东盟海洋产业合作

织密治理网 共解千千结

发布时间:2024-05-04 19:50:59 来源: sp20240504

  萨尔图是黑龙江省大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常住人口较多,基层矛盾纠纷类型多样。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如何有效整合解纷资源,构建多层次的解纷网络,高质高效解决矛盾纠纷?

  近年来,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法院坚持从“根源”出发,做实人民法院指导调解法定职能,因地制宜地构建以基层网格为穴位、人民调解为血脉的诉源治理新格局。2023年,新收案件同比下降22.3%,诉前成功化解纠纷703件,调解成功率达28.9%。

  精准定制 打造“点单式”普法模式

  “你们的普法内容简直就是给我量身定做的,我还想问闪婚后闪离能要求返还彩礼吗?”

  “正好法官讲侵权纠纷,请问楼下私改管线导致漏水,我需要承担责任吗?”

  萨尔图区法院在实现综治中心“一网统管”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数据衔接后,结合“12368”咨询热线进行综合分析,在矛盾纠纷易发领域精准画像,以群众实际需求推行“点单式”精准普法,针对社区群众、调解员等不同主体,根据法官擅长领域,分别开展婚姻家事、物业合同、侵权纠纷等“巡回普法”活动。同时,萨尔图区法院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培训力度,组织庭审旁听、示范调解,更好地帮助调解员提升解纷能力,把“法律硬道理”变成“群众家常话”。

  通过针对性、定制化普法宣传在讲好基层法治故事的同时,不断将法治“硬实力”与德治“软实力”融合转化为自治“内生力”,为诉源治理工作打好群众基础。

  靠前指导 释放“找法办”治理效能

  “李法官,你快给我说说什么是好意施惠,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开展调解?”第一次接触“好意施惠+侵权”的社区调解员犯了难。

  姜某好心指挥于某停车,不慎发生剐蹭,导致第三方车辆受损,于某要求姜某承担该车1500元的损失。二人来到社区,调解员对法律规定拿不准,这才向“片区法官”李鑫宇寻求专业指导。

  李鑫宇详细讲解了好意施惠的概念、举证责任分配及侵权责任认定要件等法律规定,建议将解决纠纷的要点放在姜某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上,于某如不能举证证明,则姜某应予免责。

  调解员向二人说明其中法理关系加之情理劝解,最终,于某放弃要求姜某担责,双方达成和解。

  在“法官+网格”工作机制下,调解员主动请教、法官靠前指导的“双向奔赴”已成为常态。此外,萨尔图区法院积极探索“智慧法院+综合治理”新模式,设立构建数字工作站,以“线上+线下”联动,实现群众需求一秒响应、一呼即达、一次性解决。

  互商共赢 促成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工钱拖了一年多,打电话追要也没用,只能来到法院,希望通过诉讼快点解决问题。”今年春节前夕,杨某等14人因某公司拖欠工资产生劳务合同纠纷,在萨尔图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焦急等待着材料审核。

  收到案卷后,萨尔图区法院立案庭负责人刘冠群立即组织速调团队和驻院调解员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该14起案件均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遂将案涉企业法人约至法院,对欠薪情况、协调方案、款项给付等焦点问题共同协商。

  第二天,经司法所驻诉前调解室调解员集中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闫某承诺一个月内将拖欠工资款全部付清。随后,刘冠群向闫某出示督促履行义务告知书并做了解读。在了解逾期支付需承担的责任后,闫某次日便将该14人工资支付完毕。

  近年来,萨尔图区法院坚持贯彻落实全国调解工作会议精神及《黑龙江省调解条例》规范内容,切实做好“类案调研+调解示范”工作,加强“调立审执”一体化融合,努力将息诉服判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做好,从而实现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促使当事人在调解环节就能主动履约,推动双源治理向纵深发展。

  萨尔图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动促进矛盾纠纷从事后应对向前端防范转变,持续为社会治理注入强劲司法动能。(张子瑜 李慧馨)

(责编:薄晨棣、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