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发布时间:2024-04-28 02:27:19 来源: sp20240428

  本报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刘志强)12月17日至18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作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紧紧围绕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职能,抓好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抓好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抓好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抓好改革和创新,抓好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会议提出,发展改革系统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扎实做好明年发展改革重点工作,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进一步加强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加强评估和督导,做好经济形势和政策宣传解读。

  进一步发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导向作用,切实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有效落地。结合中期评估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研究提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编制实施好年度计划,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年度重点工作。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进一步用好各类资金加强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力提效用好2023年增发1万亿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安全能力建设等领域。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送机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实施,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分级分领域持续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同时,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推动消费持续扩大,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抓好招商引资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从个案和整体上协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推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取得新成效。强化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数据等领域安全保障。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9日 13 版)

(责编:卫嘉、白宇)
东西问|马强:史籍失载的古获国,如何重新走进历史? - 新西兰两政府部门计划裁员上千人

东西问|马强:史籍失载的古获国,如何重新走进历史?

发布时间:2024-04-28 02:27:20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社 银川2月27日电 题:史籍失载的古获国,如何重新走进历史?

  ——专访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马强

   中新社 记者 杨迪

  作为史籍失载的获国都邑城址,姚河塬西周城址从西周早期延续到春秋早期。消失数千年的神秘“获国”是如何被发现的?其展现了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何种关系?又为西周分封制提供了何种实证?近日,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马强进行阐释。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姚河塬西周城址是如何发现、发掘的?又是如何被确定为史籍失载的西周获国都邑城址?

  马强:姚河塬遗址位于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姚河村北部,地处六盘山(陇山)东麓泾水流域上游,坐落于其支流红河源头处李儿河、小河、大河汇流切割的三角形台塬地上。

航拍姚河塬遗址发掘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2017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开展“红河流域区域系统考古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较多的西周时期陶片,随即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开展专题调查、考古勘探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从2017年5月开始,姚河塬西周城址考古勘探工作持续开展。经考古勘探和发掘,确认城址面积92万余平方米,布局完整,时代延续至春秋早期,发现并清理了诸如高等级墓葬区、马坑、车马坑、祭祀坑、墙体、铸铜作坊、道路、灰坑等遗迹,勘探发现护城壕、大型建筑基址、道路、水网、陶窑等遗迹,出土了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陶范、玉石器、漆木器、骨角牙蚌器等遗物。

  在西周时期,诸侯国君级别的人死后才能使用带墓道的高等级墓葬,例如姚河塬甲字形墓葬(也就是有一条墓道)。另外,墙体、护城壕、铸铜作坊、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等遗迹的发现,亦证明该遗址为封国都邑城址。同时,考古学家通过对出土的甲骨文解读,确认该城址国别为“获国”,是一处史籍未记载的西周诸侯国都邑。

姚河塬遗址出土的陶罐。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中新社 记者:文化内涵丰富的姚河塬城址展现了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何种关系?

  马强:姚河塬西周城址位于六盘山(陇山)东侧,这里处于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是历史上华戎攻伐融合的区域。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姚河塬西周城址中至少曾有5种人群生活,包括周人、殷遗民、戎人、寺洼、北方等人群。

  事实上,姚河塬西周城址的发现填补了西周王朝在西北地区管控经营的模式。姚河塬西周城址军事属性明确,其如同一座军事桥头堡,帮助周王室控制整个陇东区域。

  同时,姚河塬西周城址也反映了西周王朝在经略西北过程中的策略。姚河塬西周城址中存在人群融合、民族杂交的迹象,还拥有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以及象牙器、瓷器、玉器、绿松石等奢侈品的交流获取网络。这些都表明,生活在这里的农耕人群与游牧人群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包容、彼此交流的。

姚河塬遗址出土的兽面纹象牙杯。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中新社 记者:姚河塬西周城址所代表的获国,为西周分封制提供了何种实证?

  马强:由于缺乏相关史籍记载,在姚河塬西周城址被发现之前,学界对西周王朝在西北地区的管控经营状况并不明晰,甚至有观点认为,西周在西北边疆地区没有分封诸侯国,西部疆域基本上是被广义上的西戎人群所占据,周王朝实际上对西部疆域是“失控”的。

  但姚河塬西周城址的发现,有力实证了西周王朝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控。该城址拥有功能结构复杂的聚落形态、带墓道的高等级墓葬、掌握高技能工艺的铸铜作坊,出土有青铜器、玉器、瓷器、象牙器,以及以甲骨文为代表的特殊文化产品。这些发现说明了西周王朝对西部疆域的管理与东方地区一样,采用的也是“分封诸侯,藩屏王室”的模式。

  实际上,姚河塬西周城址遗址存续到了春秋早期,贯穿整个西周历史,这进一步证明了周人在整个西周时期,一直强有力地控制着西部疆域。

姚河塬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中新社 记者:姚河塬西周城址曾获得“五个最西北”的评价,其具有怎样的研究价值?为何说姚河塬西周城址填补了西周历史研究的空白?

  马强:作为近年来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姚河塬遗址考古曾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委专家给予最西北的西周早期封国都邑城址、最西北的西周早期诸侯级墓葬、最西北的甲骨文发现地、最西北的原始瓷器出土地、最西北的铸铜作坊遗址的“五个最西北”评价。

  说姚河塬西周城址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西周历史研究的空白,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在目前已发现的西周城址中,姚河塬西周城址保存相对完好,其内涵丰富、“五脏俱全”,可以看作西周鼎盛时期封国都邑的缩影。通过对姚河塬西周城址的考古研究,可以了解西周封国都邑城址布局、墓葬制度等信息,对后续考古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姚河塬遗址出土的觶盖。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其二,姚河塬西周城址地处西周王朝最西北的边塞要地,其中发现的不同人群杂居所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对了解西周王朝的政治格局、西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也为研究陇东地区的考古编年和复杂社会进程提供了新视角。

  其三,姚河塬西周城址的发现填补了西周历史研究,尤其是西周西部疆域历史研究的空白。该城址的发现修正了“西周在西部疆域没有分封国”这一观点,实证了西周对西部疆域的管控和经略,推进了商周考古学的纵深研究。

  受访者简介:

  马强,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西北大学考古学博士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攻商周考古学和北方系青铜文化研究。主持的姚河塬遗址考古项目获得“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田野考古二等奖”“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等奖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在核心期刊《考古学报》《考古》《文物》等发表相关学术文章。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