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印发2023年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

发布时间:2024-05-01 06:43:34 来源: sp20240501

   中新社 北京12月9日电 据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9日发布的消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近日印发《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

  官方政策解读指出,为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感染、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经认真总结新冠疫情防控中科学佩戴口罩的经验做法,结合不同时期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形势和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防控需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研究制定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指导公众科学规范佩戴口罩,防控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有效保护公众健康。

  《指引》指出了应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主要包括四类。一是存在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的情形,如新冠病毒感染、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或有相关症状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减少感染他人的风险。

  二是处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情形或场景,例如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应佩戴口罩,加强自我防护,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是防止外来人员将疫情输入重点机构的情形或场景,如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应佩戴口罩。

  四是防止公共服务人员将疫情输入重点机构的情形或场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的医护、餐饮、保洁、保安等公共服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佩戴口罩,保护老年人、学龄前儿童、学生等重点人群免受感染。

  《指引》也指出,建议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主要有三类。一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进入人流量较大或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区域或场所时,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厢式电梯等,由于场所内人员密集、通风不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容易引发疾病传播扩散。

  二是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大,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加强自我防护。

  三是存在感染风险的情形或场景,例如与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共同学习、生活或工作期间。

  此外,《指引》也指出了建议不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主要包括进行体育锻炼时、感染风险较低的情形或场景、不适合佩戴口罩的人群如3岁及以下婴幼儿等。(完) 【编辑:付子豪】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 深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创新网络 科技出海催出丝路花开不败

外资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发布时间:2024-05-01 06:43:35 来源: sp20240501

  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81家机构获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范围覆盖全球1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获批数量仅次于2021年的118家。

  专家表示,QFII获批数量的上升反映出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看好中国市场潜力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使用来自境外的资金进行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的境外机构投资者。

  截至2023年底,已有802家境外机构获批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主要为境外养老金、主权基金、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中金公司2023年8月份发布的研报显示,境外投资者主要通过QFII/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陆股通机制配置A股资产。外资持有A股市值规模约3.5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为3.8%,占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为9%,在机构投资者中持股比例仅次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外资通过QFII/RQFII机制持有市值规模约为1万亿元。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境外机构投资者加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一方面源于2023年我国经济活力持续恢复,尤其是三季度以来,各项宏观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全球投资者愈发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源于A股市场估值已处于历史偏低水平,相比于境外市场更具有长期吸引力,因此更多境外投资者希望参与中国资本市场。

  “2023年QFII获批数量多、种类广泛,是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市场开放、投资组合多样化要求和监管环境改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我国在推动市场开放的同时,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提高了市场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末以来,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在内的多家外资机构看多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并认可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高盛报告显示,2024年A股企业盈利或可实现10%左右,配合政策落实效果,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2024年的回报率或将分别达到17%和19%。

  入场渠道不断畅通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QFII制度于2002年正式实施。近年来,QFII制度不断优化和完善,在引入境外长期资金、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价值投资、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0年9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发布,进一步降低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门槛,稳步有序扩大外资的投资范围。

  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提升QFII/RQFII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化水平。

  “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速,从顶层设计上不断优化制度,如简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格审批流程,改革相关的外汇管理政策,降低了外资进入的门槛和成本。”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

  专家普遍认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持续“入场”,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多重正向作用。“外资机构通常具备成熟的投资理念,倾向于中长期持有和价值投资,有助于优化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并通过外部监督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田轩说。

  董忠云也认为,外资机构在公司治理、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经验更加丰富,会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先进的产品开发经验、风控管理工具和策略,提升市场成熟度。与此同时,外资机构也会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引导市场投资风格向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转变。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要吸引到更多外资机构,田轩认为关键在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唯有给外资机构带来实际回报,才能对外资产生长期吸引力。”

  董忠云建议,要继续优化对外开放制度,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放宽外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限制,为外资提供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让外资“进得来”。同时,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通过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引导上市公司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提升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能力;严格退市制度,畅通退市渠道,促进风险类公司出清等方式,为外资提供清晰、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让外资“留得住”。

  马春阳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