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专利运营能力(专家观点)

发布时间:2024-04-28 00:22:07 来源: sp20240428

  专利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开展专利运营,既能有效发挥专利价值,也能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近日,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举行成果发布会,业内专家围绕提升企业专利运营能力展开研讨。

  专利运营涵盖专利转让、许可、质押等多种形式。近年来,我国专利运营工作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企业专利转化运用主体地位持续巩固。今年上半年,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2676.6亿元,同比增长64.6%。1至5月,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1577.8亿元,同比增长5.8%。

  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会长吕庭彦认为,专业化的专利运营有助于推动高价值专利在产业层面广泛运用,促进企业聚焦高价值专利技术开展研发。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秦元明看来,持续推进专利运营工作,能够进一步发挥专利的作用,帮助企业打造价值创造新平台、探索发展新模式。

  “截至2022年底,华为在全球拥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2万件,我们积极与全球主要厂商达成许可,通过主要专利包的合理收费反哺下一代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华为公司首席法务官宋柳平介绍,专利的价值来源于广泛的产业应用,能够获得合理许可费,是专利作为创新成果具有商业价值的体现。成熟有效的专利运营,有助于促进产业聚焦高价值专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及高价值专利包的构建与运用。

  “每一份专利授权证书都是国家对创新者的一份承诺。企业作为创新者,要通过主动开展专利运营去兑现这份承诺。”中国移动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高鹏建议,要从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构建良好生态、强化专业服务等方面,推动5G产业专利运营。

  有专家表示,当前国内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机制渐趋成熟,我国创新主体高价值专利运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将进一步提高中国专利在全球专利价值链上的占比,使创新主体获得资金持续创新,共同推动产业进步。

  近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发挥专业优势,专门设立专利运营部门,服务创新企业会员,推动高质量专利实现合理商业价值。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专利运营要注重质量导向,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核心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储备,形成更多高价值专利组合,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6日 19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更多“心理治疗”项目将纳入医保 - 开金店还是好生意吗?

更多“心理治疗”项目将纳入医保

发布时间:2024-04-28 00:22:09 来源: sp20240428

  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广西梧州红十字医院门诊部主任钟灿春节前最后一天值班,像往常一样,她又接诊了几名因心理问题而引发慢性胃炎的患者。

  作为一名全科医生,近年来,钟灿经常在门诊中遇到需要心理治疗的患者,其中不乏青少年。除了慢性胃炎,这些患者还可能有头疼、头晕、失眠等问题,钟灿深入了解这些患者后,发现他们的抑郁或者焦虑问题很明显。

  钟灿在门诊遇到的问题并非个案。中国科学院心理所2023年2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被调查者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其中,18-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同时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14.8%的被调查青少年(10-16岁)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法则,心理疾病也是如此。然而,心理疾病的治疗存在一些困难。心理疾病是慢性病,治疗周期一般为半年甚至更久,由此带来的疾病负担也较重。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和康复治疗等都是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其中只有少部分被纳入了医保,剩下的绝大部分负担落在了患者身上。

  钟灿的患者可能并不知道她的另一个身份——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23年3月,钟灿把在门诊中遇到的心理疾病患者看病负担重的困难,写进了她提交给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建议中,在这份名为《关于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统筹范围的建议》中,她写道:“心理治疗的社会需求非常大,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门诊统筹,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寻求医疗救助的主动性,而且能借这个契机,让人们逐渐提高对心理问题的认知……鼓励人们遇到心理问题积极就医,减少其羞于求医的顾虑,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心理健康,并且促使医保体系更加完善。”

  钟灿建议,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门诊慢性病统筹,像抑郁症等对他人威胁较小的精神疾病大多在门诊治疗,因此,应当纳入门诊慢性病统筹范围,由医保个人账户基金支付费用。

  经过前期的电话沟通后,2023年8月,国家医保局给了钟灿一份详细的书面回复。在回复中,国家医保局表示,国家层面已将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ADI)测评项目、精神障碍作业疗法训练两项康复疗法纳入了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在此基础上,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根据临床需求,医疗技术发展、医保基金运行等实际情况,按程序将临床诊疗必需、安全有效、费用适宜且确定收费标准的治疗性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本地区医保支付范围,其中也包括了部分心理治疗项目。

  针对钟灿提出的将抑郁症等部分疾病纳入门诊慢性病统筹范围的建议,国家医保局在回复中指出,2021年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待遇清单,进一步明确重性精神病人药物维持治疗等可参照住院管理和支付。基本医保实行属地管理,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金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客观差异影响,各地基本医保筹资和待遇水平不一,各地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的病种范围也有差异。目前各地普遍已将重性精神病人药物维持治疗纳入保障范围。

  国家医保局还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地方做好医疗保障各项工作,巩固住院待遇水平,加强门诊共济保障,逐步提升门诊保障水平,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更好保障包括精神疾病患者在内的各类参保人群医保权益。

  国家医保局的回复一共4页,钟灿用笔勾画了很多地方,包括“基本医保实行属地管理”“各地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的病种范围也有差异”“国家医保局将继续指导各省动态调整包括心理治疗之内等在内医疗服务价格”等。钟灿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她对这份回复表示满意,虽然每个省份享受到的医保报销项目不一样,但是已经在一步步推动了。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钟灿打算今年提交的建议是聚焦精神科医生缺口较大。她了解到,报考精神科的学生比较少,而且在职的其他科医生如果想要转岗到精神科,需要到指定的精神病专科医院进修两年,而转岗到其他科,一般只需进修一年,这就导致了一些综合医院想要开设精神科,但是面临无医生可用的难题。钟灿说,她今年想在这方面呼吁一下,希望政府可以给予更多扶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