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个中学考古社:用教育连接“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24-04-29 01:17:05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社 哈密12月14日电 题:新疆首个中学考古社:用教育连接“丝绸之路”

  作者 陈欣怡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我们的博物馆中有石器厅、陶魂厅、瓷韵厅,民俗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的社团活动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课正在进行。丝路明珠考古社的同学们正和洛阳市第六高级中学进行网络连线,“云”参观鸣鹤博物馆。

  鸣鹤博物馆是洛阳市第六高级中学在校内鸣鹤考古社基础上成立的博物馆。作为河南省援疆学校的老师,豫哈实验学校的高云飞曾多次去往洛阳交流学习。“去了觉得很新奇,中学有考古社团,竟然还能在学校建博物馆。回来我就想,能不能在哈密也组建一个考古社呢?”

  高老师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豫哈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马东茹说,古时候,洛阳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哈密则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现在,教育援疆更像一条无形的“丝绸之路”,把两地紧密相连。“不如就叫‘丝路明珠’考古社吧。”就这样,新疆首个中学考古社宣告成立了。

  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考虑到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需求,丝路明珠考古社开设了丰富的活动和课程。另一间活动教室内,四年级的娜迪热正在石头上绘画:“我喜欢画画,在石头上画比在纸上画更有意思。”

12月13日,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丝路明珠考古社的活动教室内,四年级的娜迪热正在石头上绘画。 中新社 记者 杨可佳 摄

  据历史老师周吉财介绍,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接受专业历史知识比较困难,而奇石、根雕是哈密的特色,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找到形状奇特的石头、观察胡杨根茎,再带回学校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渐领会考古发现的内涵。“我们既要学习河南的优质教学方法,也要挖掘出本地特色,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更了解自己的家乡。”周吉财说。

  努尔沙吾列提·阿不拉音也是丝路明珠考古社的成员,今年上初中二年级。她说,自己本来不太喜欢历史,听到成立考古社的消息,就主动报名参加了,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当时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来到哈密巡展,老师带着我们去参观,就感觉书本上的图片近在眼前,知识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了。”

  高云飞说,丝路明珠考古社现在有150多位同学。未来,学校计划也在校内建立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并进一步增加和河南的交流,与兄弟学校合作开发研学课程,让同学们分批去往洛阳,实地参观学习。

  像考古社这样的课外社团,豫哈实验学校共有29个。放学后,在学校的体育馆里,舞蹈社的同学们跳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特色舞蹈,戏曲社的同学们学唱豫剧、京剧……

12月13日,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的“粉墨戏曲”社团,学生们正在排练。 中新社 记者 杨可佳 摄

  校长吾其空·卡得尔表示,豫哈实验学校的学生大多住在附近,以农牧民安置子女为主。2708名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到76.3%。学校以社团为载体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和支持。另外,学校在设置社团和课程时,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民族特色,将他们自身的民族文化融合进来。

12月13日,哈密豫哈实验学校的舞蹈社团,学生练习维吾尔族舞蹈。 中新社 记者 杨可佳 摄

  近年来,哈密市在“科教兴哈”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不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并依托河南对口援疆的机遇,从提升硬件转向全面提升教育资源,多举措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课程之外,学生们有了更丰富的选择,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接触到的文化也更加多元。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既要了解新疆,又能走向世界。”吾其空·卡得尔说。(完)

【编辑:刘阳禾】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一座兽骨坑 系最早“牛羊猪狗”祭牲组合 - 时政新闻眼丨赴美第三天,习近平多场活动传递鲜明信息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一座兽骨坑 系最早“牛羊猪狗”祭牲组合

发布时间:2024-04-29 01:17:06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社 太原10月16日电 (记者 杨杰英 胡健)10月1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一座二里岗时期的大型动物祭祀坑,系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牛羊猪狗”祭祀用牲组合。

图为山西省绛县西吴壁遗址,H552坑内发现牛、羊、猪、狗等动物至少22只(头)。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西吴壁村南,南距中条山仅数公里,遗址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包含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宋等时期遗存,其中以二里头、二里岗时期遗存最为丰富。

  2021年夏,在2018年以来历年发掘和研究工作基础上,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组队,在西吴壁遗址继续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揭露出龙山晚期、二里头、二里岗及东周等多个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二里岗文化时期的遗迹主要是灰坑,共45座。其中,H552坑内发现牛、羊、猪、狗等动物至少22只(头)。除最顶部的几只(头)被后期破坏,保存不全,大多为整牲。

  发掘报告显示,除上述动物外,发掘还获得了一些啮齿类动物的肢骨,应为后期混入。所有动物骨骼均未见明确人工砍斫痕迹。

  考古人员认为,兽骨坑H552非常有特色,该坑犬3颈椎处发现的素面鬲足,指示其时代为二里岗下层。此坑临近冶铜遗址核心区,应是与冶铜手工业密切相关的大型祭祀活动遗存,为研究冶铜手工业面貌提供了新的视角,是探索二里岗时期手工业祭祀的难得材料。

  另外,这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牛羊猪狗”祭祀用牲组合,在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和小双桥、安阳殷墟等都城区域的夏商祭祀遗存中未见。这种祭牲组合,上承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传统,下启商周“太牢”礼制,对探索三代祭祀制度演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