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京津 借力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8:09 来源: sp20240429

   河北省迁安市地处京津冀都市圈腹地,距离北京195公里、距离天津160公里。近年来,迁安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聚焦产业发展协同协作,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果,培育龙头企业、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共建产业集群,交出了一份深耕京津、借力发展的县域经济答卷。

   在迁安凯诺特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实验室里,由17人组成的研发团队正在对自主研发的电路板进行设计、联调和测试,为批量生产做准备;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产品的组装、电装、调试。迁安凯诺特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从北京来到迁安落户。公司董事长孙晓勇告诉记者,二期工程明年开工,预计2025年产能将达5亿元。

   今年2月,迁安启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专项行动,出台《迁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专项行动方案》,细化20项改革提升务实举措,擦亮“投资到迁安,事事都好办”营商品牌。

   依托优越的承载环境、一流的营商环境,迁安已引进京津企业近200家,首钢、大唐、中海油等40余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落户。如今,迁安有世界最大单体线材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高性能电工钢单体工厂,全国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4辆采用了“迁安芯”。

   产业振兴离不开招才引智。

   11月30日,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北赛区暨第十一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团队组)在河北石家庄举办。迁安推荐参赛的中科康源(唐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项目,获得决赛(企业组)第四名。

   2018年,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东远离岗创业,在迁安富达园产业综合体创办了中科康源(唐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22年,公司拿到迁安市“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奖和200万元人才工作奖励资金。截至目前,公司引进了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成功转化落地3项高科技成果,建设了国家级研发平台“国家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中心动物健康制品产业研究院”、省级研发平台“河北省院士工作站”。“公司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迁安对人才创业的真诚鼓励和支持。”张东远说。

   为吸引人才,迁安不断完善招才引智政策,创新“定向培养+企业合作+柔性借智”模式,2018年出台“智汇迁安”人才奖励计划,2022年制定《关于深入实施“智汇迁安”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完善人才配套政策。迁安还持续加大与京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今年11月,迁安首钢园科技孵化中心、首钢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挂牌落地。截至目前,迁安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5家,省、市级研发创新平台42家,产学研融合进一步增强,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抓住新机遇,融入大战略。“我们要以更高站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拓展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对接合作,发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人才培育引进,推动更高水平的‘京津研发、迁安转化’。”迁安市委书记王文彬表示。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彭月娟)

(责编:薄晨棣、梁秋坪)
一见·全国两会后首次考察,总书记再次聚焦新质生产力 - 地铁1号线发生延误 深圳地铁致歉

一见·全国两会后首次考察,总书记再次聚焦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8:10 来源: sp20240429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长沙,走进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当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

  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和全国两会上的深入阐释,再到这次地方考察再次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作出有力指导。

  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一家电池材料企业,再次聚焦新质生产力,传递出鲜明讯息。

  “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外贸“新三样”凭借新技术、新产品脱颖而出,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从“老三样”到“新三样”,从奋起直追到成为先行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对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考和谋划,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

  去年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在黑龙江,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浙江,叮嘱“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4年1月,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在这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及其基本内涵,并就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提出明确指引,要求“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新三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中国制造向上跃升持续注入新动能。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外贸“新三样”,就是绿色转型开辟的新赛道。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还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新能源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我国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字里行间有信心,更有决心。

  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发展的高质量。

  “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以生态优势激活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思虑深远。

  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老三样”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焕发新生机。“新三样”收获竞争新优势,在全球市场脱颖而出。

  “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开放为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

  动力电池、光伏等很多行业都在加快海外布局。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截至2022年,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光伏项目投资分布在40多个国家,累计装机容量达16.8吉瓦……中国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转化为全球共享的机遇,而开放的中国大市场也日益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百年变局之下,这一朴素的道理越发清晰显现,并得到越来越多国际有识之士的认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世界看到一个欣欣向荣、自信开放的中国。

  策划:杜尚泽

  撰文:梁冠群

  海报:田兴洲 陈姝言

  编辑:王靖远 贾雪

  校检:吴玥

  摄影:新华社记者 燕雁

  视觉:毕晓洋 虞东升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