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扩张

发布时间:2024-04-29 07:44:57 来源: sp20240429

  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扩张(锐财经)

  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中国采购经理指数。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5%、50.6%和50.7%。专家分析,中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保持扩张,持续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生产指数继续高于临界点

  10月份,制造业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受‘十一’节日休假和节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景气水平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

  据介绍,构成制造业PMI的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仍在扩张,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继续加快。

  看生产端,相关指数保持扩张。受9月较高基数和10月工作日减少等因素影响,10月生产指数为50.9%,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制造业企业生产景气水平保持扩张。其中,农副食品加工、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均高于55.0%,相关行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看需求端,相关指标有所回落。新订单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中,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2%和51.8%,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同时调查结果显示,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高耗能行业中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均超过六成。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认为,整体来看,10月份,我国制造业市场需求在经历了连续2个月的上升后再次下滑,“这一波动主要是受季节性影响,随着冬季的到来,消费品制造业和石油行业将迎来消费旺季,制造业市场需求或将较快改善。”

  非制造业仍然保持扩张

  10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6%,仍保持在扩张区间。

  具体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高于临界点。在“十一”节日效应带动下,与居民旅游出行和消费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较快增长。此外,邮政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保持在高位,反映假期网络消费也保持活跃。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继续处于扩张区间。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2%,连续3月位于57%以上较高运行水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保持较快施工进度;新订单指数环比升幅超过2个百分点,升至50%以上,显示基础建设投资稳定发力,相关活动保持活跃。

  “总体来看,10月份受批发业和金融业季节性回落影响,非制造业增速有所放缓,节日消费带动相关行业趋于活跃,基础建设投资保持稳定发力,企业预期也相对稳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分析,从需求来看,新订单指数持续在50%以下,意味着市场需求恢复力度仍有待继续加强。

  企业市场预期稳定向好

  10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7%,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保持扩张。”赵庆河说。

  据介绍,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9%和50.6%。与此同时,市场预期稳定向好。

  ——制造业10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稳定。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及家具、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1%,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保持乐观。分行业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4%,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5%。

  “10月份,尽管经济运行短期有所波动,但是经济平稳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企业对后市预期也保持乐观。”文韬分析,一方面,四季度经济具有稳定恢复的内在韧性,装备制造业供需两端有望保持较快增速,日常消费品、电子产品和汽车等都将迎来旺季;另一方面,10月份各项扩内需稳外贸稳楼市政策均有所加码,对提振企业信心有较好作用。

  文韬说,预计四季度经济内生动力将稳步释放,同时随着前期推出的稳经济促增长政策继续发力,接续推出的新政策如增发一万亿特别国债等逐步形成实物工作量,将为经济回升注入更强动力,宏观经济回稳向好运行具备基础。

  李 婕 【编辑:房家梁】

艺术史研究不能与“艺术”无关 - 国务院想听到你的声音!@国务院,我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建议

艺术史研究不能与“艺术”无关

发布时间:2024-04-29 07:44:58 来源: sp20240429

原标题:艺术史研究不能与“艺术”无关

21世纪以来,随着新的研究理论与模式被不断引入,艺术史研究的视域也越来越开放,过去以视觉、审美、风格为学科基础的艺术史研究,走进了更为广阔的人文历史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虽然新模式、新技术极大拓展了艺术史研究的边界,艺术史逐渐进入“公共场域”,变得“大众化”,但这种深度融合与跨界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艺术史研究面临新的问题——艺术史内核模糊、研究泛化,与同行兄弟学科趋同。对于一个学科来说,过多的跨界容易引发渐进式的走失,导致学科的平庸与隐退,艺术史越来越与“艺术”无关。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延续既有学术传统的同时,做好守正的工作。

艺术史是研究人类艺术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1844年柏林大学设立了第一个艺术(美术)史教席,19世纪中叶艺术史学科在德语国家的大学中先后建立。作为艺术史研究历史上的著名学者,美国德裔艺术史学者潘诺夫斯基著有《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阐明了现代艺术史的人文观念来源和基本工作方法,即以艺术家、艺术作品为本体,以审美判断和风格分析为学科特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从而勾勒出美术历史、美术思潮与美术流派的面貌。这种研究方法历经百年,至今已蔚为大观,成为艺术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艺术史的使命与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艺术本体。艺术史的一切研究指向与方法都必须围绕艺术本体来进行,不管是传统方法,还是借鉴或引用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均需如此。而现在,一些跨学科的艺术史研究,其实是以艺术来研究历史,艺术是研究的手段和桥梁,而并非研究的起点和归宿,因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这种艺术史研究与艺术本体相对疏离,同时也背离了艺术史研究的初衷,削弱了艺术史这门学科的立论基础。若没有了相对清晰的学科边界,还谈何跨学科?其次,这种新潮的艺术史研究忽略了艺术史本体论与认识论,反而过度热衷方法论,过分重视微观研究,缺乏艺术史学宏观研究。再次,这样的跨学科艺术研究,往往无法深刻理解艺术本身的技法、内涵与意蕴,因此多数在艺术本体外围打转,并非对艺术作品本体的实质研究。每一个学科各有其使命与目标,艺术史可以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史有所交叉,但不应成为那些学科的附属工具。艺术史必须坚守自身学科特质的研究理路与目标——本体研究是主流、是主干、是主体、是正途。

在这里,我还特别想说说考古学对艺术史研究的启示。

现代艺术史是考古学的“伴生史”,同时考古材料是艺术史研究对象的重要构成部分,因而艺术史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笔者曾从事考古学习与研究,从考古学的建立基础与学科特色方面得到了艺术史研究的启示。

考古学有其独立自主的学科特性。首先,考古学具有明确的概念。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存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其次,考古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具体来讲,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遗物,也包括经过人类干预的自然遗物,以及人类活动形成的各类遗迹和它们在空间上集合而成的遗址和区域。

更为重要的是,考古学有明确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研究的第一步,采用科学与系统的方法,获取和记录埋藏在地下和散布于地上的各类实物与遗迹资料,并使用不同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检测分析,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进而形成自成体系的野外调查、勘探、发掘和室内整理、分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科学的田野考古是现代考古学诞生的基本标志。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不同的学术研究理论与方法,如地层学、类型学等。其中一些考古学理论还具有中国特色,如“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文明判断的中国标准等。虽然考古学研究也愈加多元化,但有明确的本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考古学的根基就不会动摇。

艺术史与考古学有密切关系。如何区分艺术考古与艺术史研究呢?怀抱不同的学科使命,运用不同学科研究方法,能够指向不同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艺术史研究以艺术作品为第一性资料,同时伴有审美判断与风格分析,通过这两点可与历史学、考古学划清界限。同时,这种明晰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指向,使其不仅能与同门类的艺术理论、艺术批评有所区别,而且也可与哲学、美学等指导理论区别开来。因此,艺术史学科欲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其研究也必须从本体出发,运用自身特有的研究指向与研究方法,主导安身立命的研究内容。

当然,强调艺术史研究必须坚守本体研究,并不是完全否定跨学科研究的价值。

艺术史研究范畴广阔。比如以工艺美术的角度说,从9000年前玉文化萌芽,到5000年前令人叹为观止的良渚文化玉器与“神徽”形象,再到当代融入玉文明的奥运奖牌传递出国家文脉与形象,与玉有关的艺术创作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与创新性。这些艺术作品蕴藏着丰富的时代背景、社会因素与审美风尚,包含着经典或创新的技艺、技法和艺术理念,也通常饱含着光辉的人性价值,更蕴含着恒久的美和艺术性。因此艺术史研究,需要不断丰富其内涵。

总之,艺术史研究需先守正,在传统与本体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要系统总结艺术史发展的历史特征和规律,以艺术本体为中心,汲取艺术品所蕴含的美学标识、价值标准和深邃意蕴。

(作者:曹芳芳,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