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十五条举措惠企惠民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28 11:24:38 来源: sp20240428

原标题:浙商银行:十五条举措惠企惠民,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商银行近期组织开展“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践行善本金融系列活动”。11月27日,系列活动首场发布会上,浙商银行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全面发力,重磅推出惠企惠民十五条举措,全面焕新措施机制,持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切实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在发布会上表示:浙商银行一直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次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从善本价值导向出发制定了惠企惠民十五条举措。与以往政策相比,主要有凸显“善”的价值导向,坚持客户为中心减费让利、创新产品等特色内容。在这过程中,焕新的不仅仅是金融的服务功能,更重要是金融的价值和金融人的站位和格局,真正把金融服务的落脚点放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真正得到实惠上来。

  坚持回归本源,构建服务五篇文章长效工作机制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专家认为,“五篇大文章”的提出,有助于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也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指明了方向。

  浙商银行积极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坚持金融功能第一性,创新提出“善本金融”理念和“浙银善标”体系,全面建立了客户向善的量化体系,明确“善”的标准,对“善”的客户适当提高宽容度,持续引导经营资源、财务资源向符合要求的重点善标客户配置。

  结合“五篇大文章”,浙商银行通过惠企惠民十五条举措强化顶层机制构建,深化“浙银善标”落地,坚持客户中心精准服务五大领域“善”的企业。据悉,该行将通过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经营效率和服务能力,把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高端制造业、高科技、绿色、普惠等领域符合“善标”的客户群体,并给予利率优惠,通过发挥金融的放大器功效,营造“金融向善”和“客户向善”同向同行的氛围。

  同时,浙商银行还将继续大力擎旗金融顾问制度,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N”种资源的协作,整合优势资源,为企业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切实保障十五条举措的有效落地。目前,该行已牵头组建了金融顾问工作室82家,金融顾问队伍达3400多名,据不完全统计,金融顾问累计对接企业超7万家,累计落实融资超5000亿元。

  强化科技金融,深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创新驱动发展,有赖于更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

  为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浙商银行出台一揽子政策深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洞察科技领域企业核心需求场景。对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浙商银行践行金融支持科技企业的使命担当,加强对这类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对符合要求的科技领域企业给予利率优惠。同时,迭代升级服务模式,用好“人才贷”“科创积分贷”“科创共担贷”等特色产品,对符合要求的专精特新、拟上市等客户给予叠加利率优惠。此外,积极响应人才强国战略,对符合要求的高科技人才企业给予利率优惠,对高科技人才、科创企业董监高个人贷款给予利率优惠。

  践行绿色金融,全力助推双碳经济工作

  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金融作为坚实后盾。

  结合金融促进绿色发展要求,浙商银行着力做好绿色金融信贷政策优惠,助力企业落实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要求。首先,对新投放的绿色信贷业务和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要求的业务,给予优惠利率。再者,进一步探索与环境绩效相关的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抵质押担保方式,丰富绿色产业项目融资方式;并持续推进与各地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碳债券、碳质押、碳信贷等方面的合作。

  落实普惠金融,持续推动企业纾困帮扶工作

  推进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为践行普惠金融社会责任担当,积极赋能共同富裕,浙商银行进一步强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尤其对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等五大领域的小微企业,减免信贷资金管理费、受托支付划拨费、提前还款或延迟用款违约金等费用。浙商银行还积极满足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转型升级等“首贷”融资需求;持续推广创新线上化、无抵押融资产品,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流程。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将继续为经营存在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提供纾困帮扶,积极通过合同调整、借新还旧等方式给予接续支持,助其渡过难关。

  完善养老金融,切实做好软硬件设施升级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发展养老金融势在必行。

  伴随着老龄化来临,浙商银行切实加强金融支持,为养老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将电子社保卡、个人养老金、保险、基金、理财、储蓄存款等养老金融相关功能模块统一整合为养老金融专区,打造浙商银行数字化“养老账本”。同时,持续推进网点便民服务区、助老设备等软硬件设施升级,做好适老化、便民化改造,实现“最多跑一次,非必要不用跑”,彰显金融服务温度。

  助力数字金融,全力提升服务质效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金融发展也要不断深化。

  为了抓住数字化浪潮下银行转型发展的机遇,近些年,浙商银行致力于推动数字化改革,构建数智浙银新生态。此次惠企惠民十五条举措的推出,一方面,强化数字金融在用电、用气、用油等领域的运用,创新“电费证”等产品,并给予利率优惠;另一方面,深化数字化授信审批机制运用,充分挖掘供应链交易、税务、人行征信等内外部数据,推动大数据风控模型建设,创新供应链上下游客户授信审批机制,提升服务效能。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我国发展和壮大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浙商银行惠企惠民十五条举措的出台,直击当前金融领域薄弱点和助力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的发力点,以金融力量服务更为广大的市场主体和经济末梢,充分彰显了浙商银行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的信心和决心。

  接下来,浙商银行将紧紧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善本金融”理念,牢记“国之大者”的站位和“金融为民”的宗旨意识,扎实推进惠企惠民各项举措,全面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范式。

(责编:曹淼、杨迪)
国际观察:中国和乌拉圭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 新华社快讯: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祝贺龙年新春

国际观察:中国和乌拉圭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发布时间:2024-04-28 11:24:39 来源: sp20240428

1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拉圭总统拉卡列共同宣布,将中乌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乌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意味着中乌关系有了新起点、新坐标,标志着中乌关系进入全方位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首先,中乌合作有了新框架、新内涵。自2016年中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合作明显加强。此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意味着中乌双方开始全方位、战略性合作,不仅政治上要坦诚相待、增进互信,经贸上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而且文化上要加强交流互鉴,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还要在国际事务方面加强协调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其次,中乌经贸合作有了新动力。建交35周年以来,密切的经贸关系一直是中乌关系的压舱石。2020年,中乌贸易额达40.7亿美元,中国成为乌拉圭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19年年底,中国对乌直接投资存量为4.4亿美元。2020年年底,乌拉圭在华实际投资5655万美元。随着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中乌双方不仅将加强农业、制造业、金融、能源等传统领域的合作,还将加强电子商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公共卫生、可再生能源和气候变化等新领域的合作。预料将有更多的乌拉圭牛肉、大豆、羊毛、纸浆等进入中国市场,也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进入乌拉圭市场。可以说,中乌合作发展潜能巨大,合作空间广阔。

其三,“一带一路”成为深化中乌合作的新抓手。2018年乌拉圭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5年来,中乌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不断发展。此次中乌双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意味着两国将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加深双方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工作协调机制框架下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双方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最后,中乌合作有了新发展前景。中乌两国虽然在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上差距很大,但拥有广泛共识和共同利益,在很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理念相近。此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必然推动中乌在秉持平等、尊重、互利、共赢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机制中协调配合,共同为世界的和平、繁荣、公正增添正能量,共同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总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极大提升了中乌双边关系的水平,进一步丰富了两国合作的内涵,有利于促进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和友谊,将中乌关系打造成为不同体量、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国家团结合作的“南南合作典范”。

(作者系湖北大学拉丁美洲研究院院长)

(责编:崔越、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