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黑脸琵鹭群首次在福建罗源湾过冬

发布时间:2024-04-30 01:59:53 来源: sp20240430

   中新网 福州12月13日电 (黄佳文 刘其燚)“这是我们首次拍到的黑脸琵鹭照片,对我们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近日,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摄影爱好者倪炎通饶有兴致地说道。

近日,罗源县摄影家协会一行人在福建省罗源湾滨海新城发现20多只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黑脸琵鹭。游永健 摄

  据悉,罗源县摄影家协会一行人于近日在福建省罗源湾滨海新城成功发现20多只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黑脸琵鹭。

  “前段时间我在罗源滨海拍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鹗,那天和其他的摄影爱好者又下来找摄影点,刚好看到一群琵鹭从头顶飞过。”罗源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游永健如是回忆道。

图为黑脸琵鹭群首次在福建罗源湾过冬。游永健 摄

  游永健说:“我是第一次拍到这种鸟类,当时只认出它们是琵鹭的一种,我们当即放弃拍摄鹗,并赶往它们降落的附近寻找,最终成功确认是其中大部分是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作为一种对生态环境要求非常高的濒危鸟类,过去主要在福州市的闽江口湿地出现,是福州观鸟界的“明星鸟”,此前在罗源湾只发现零星几只,此次观测并拍到了黑脸琵鹭群,可谓是首次。

黑脸琵鹭群在福建罗源湾过冬。陈世强 摄

  “我们在去年也发现了黑脸琵鹭的踪迹,但是数量较少,只有三只,也没有留下影像记录。”罗源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负责人游永喜表示,这次罗源县摄影家协会拍到的照片已经确认为黑脸琵鹭,不但数量大大超过了去年,而且比往年早来了一个月左右。

  据了解,黑脸琵鹭因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琵琶极为相似而得名;亦因其姿态优雅,被称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

图为黑脸琵鹭。陈世强 摄

  曾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黑脸琵鹭一度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环境恶化,其全球总数量曾不足300只,是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濒危鸟类。随着近年来保护力度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黑脸琵鹭的全球种群数量已突破6000只。

  “黑脸琵鹭能够选择在这里过冬,这是对罗源生态环境的肯定,我们希望罗源的生态越来越好,可以吸引更多的黑脸琵鹭前来,成为罗源的一张生态名片。”游永喜表示,为了更好地保护黑脸琵鹭等鸟类,罗源县在相关水域设置休渔期,并开展“清网”行动,及时清除捕鱼网及捕鸟网,同时劝导群众文明观鸟,保持拍摄距离,让黑脸琵鹭在罗源过个舒适的冬天。(完)

【编辑:李岩】
王辰:医学信息学学科是否强健影响医学发展水平 - 王沪宁会见哈萨克斯坦议会下院议长科沙诺夫

王辰:医学信息学学科是否强健影响医学发展水平

发布时间:2024-04-30 01:59:54 来源: sp20240430

   中新网 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 张尼)“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医学信息学学科是否强健,会直接影响我国医学发展水平。”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日前在一场会议上如是强调。

  11月25日,第三届中国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承办,主题为“构建医学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助推医学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作为大会主席,王辰在致开幕辞并作主旨报告时谈到,中国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大会今年已是三度举办,在医院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制定、组建和推动中国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联盟、创办英文期刊Informatics and Health、开发医学知识大模型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有效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健康领域的交叉融合应用和医学信息学学科的发展。

  他指出,当前,新技术驱动医学领域科技信息交流新生态加速形成,中国医学科学院正致力打造具有创新性知识和前瞻性观点的系列交流平台,期望业界同仁洞察世界与历史大势、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利用医工融合优势,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共同推动构建医学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行业管理协同发展。

  王辰作主旨报告时阐述了科技量值、累计科技量值的概念、理论创新和工具研究,对未来科技量值研究进行了展望。他指出,医学正在成为现代科技的主流和核心力量,建立正确的科技评价观念、方法和体系,营造医学科技创新良好生态,真正导引医学科技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发挥好科技评价这个“指挥棒”的作用。科技量值是立体、综合、具有明确价值导向的医学科技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已经在评价我国医院、医学院校等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各地科技及卫生管理科学化水平、支撑国家医学科技创新评估、推动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还发布了医学知识大模型AiMed的研究成果。该大模型系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与清华大学OpenDE团队联合自主研发。会上,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刘辉和清华大学教授尹浩分别介绍了研究成果,并表示期望大家共同将AiMed打造得更智能、更强大。(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