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医大学:课程建设精准对接部队需求

发布时间:2024-04-29 08:00:26 来源: sp20240429

近日,海军军医大学派出教员,为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官兵讲授《舰艇军医基本护理技术》等课程,受到官兵欢迎。该支队领导介绍,因舰艇作业环境特殊,疾病预防和诊治成为困扰官兵的一个现实难题,海军军医大学推出的课程为大家送来一场“及时雨”。

今年以来,该校按照“课程对接部队、教学紧盯战场”要求,深入各战区海军基层部队开展走访调研,“问诊”舰艇作业环境下的官兵健康状况,“听诊”官兵疾病诊治、日常保健和心理疏导等健康需求,“把脉”基层军医急需提升的专业技能。活动中,他们组织卫勤专家召开专题分析会,针对性制订课程建设方案,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将一批优质课程及时推送给各基层部队。

为确保课程建设精准对接部队需求,该校聚焦卫勤保障前沿,着眼服务部队职能使命,与各战区海军签署在线课程共建合作协议:部队反馈作战训练卫勤保障和官兵医疗卫生知识学习需求,参与课程内容设计;院校依据部队需求制订课程建设方案,组织师资力量授课;双方联合开展授课检验、考评和分析,共同推动在线课程质量提升。

截至目前,该校已建成在线开放课程92门、微课200余门,形成涵盖“平时保健”“战时急救”“遂行保障”等三大门类,“卫勤组织指挥”“战(创)伤救治”“心理健康维护”等八大模块的在线课程体系,有效满足部队官兵卫勤保障和医疗卫生知识学习需求。

该校领导介绍,他们将在常态化对接部队需求、动态优化精准推送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数据资源共享和联合分析机制,通过线下辅导答疑、线上研讨互动等方式,为官兵提供多样化医疗卫生知识学习指导,助力部队提升卫勤保障水平。(鲁娟 仇雪萍)

(责编:陈羽、刘圆圆)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 黄金市场迎来节前销售旺季 小克重新款式受追捧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发布时间:2024-04-29 08:00:27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西安1月16日电(记者 阿琳娜)记者16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获悉,考古人员在陕西丰京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一组“工、居、葬”合一模式的遗迹,形成了一个小的独立生产单元,为研究制陶遗址生产流程、功能区划和聚落布局提供了重要资料。

图为发掘全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供图

  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位于西周都城遗址之一的丰京遗址西南台地上。通过前期考古发掘,确认该遗址的主体年代为西周晚期偏早阶段,主烧夹砂褐陶微分裆疙瘩鬲,是一处产品相对单一、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制陶手工业作坊遗址。

图为陶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供图

  2023年,为进一步了解遗址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和聚落布局等,考古人员继续在遗址西南陶窑密集分布区域进行发掘,发现西周时期陶窑1座、灰坑10个(含陶窑操作间)、墓葬3座、水井1座和沟1条。出土陶鬲、陶簋、陶豆等陶器,陶垫、圆形陶器、陶丸等小件器物以及残次陶鬲和陶盂等200余件,为研究西周时期制陶手工业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图为疙瘩陶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供图

  考古人员在遗址内发现了一组“工、居、葬”合一模式的遗迹。其中陶窑及其操作间为烧制场所;灰坑出土大量散状青灰色陶坯,可能与制坯有关;水井可能与生产和生活相关;与制陶遗址大致同时的两座墓葬和陶窑、水井填土中出土人骨。其中一座墓葬葬具为一棺一椁,墓主可能为制陶生产的管理者。其余人骨很可能是专门从事制陶的底层陶工,死后随意扔进废弃后的陶窑和水井中或简单处理后埋葬。

  专家表示,结合前期考古发现,推测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可能是由若干个小的独立生产单元组成的。

图为陶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供图

  此外,遗址内还发现一座西周早期低级贵族墓葬,葬具为一椁一棺,有腰坑。通过该墓形制与随葬器物,可以看出周文化与殷商文化融合的现象。

图为圆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供图

  专家表示,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2023年发掘所获得的资料为深入研究西周制陶手工业生产流程、产品流通与分配、工匠生产与生活,分析西周手工业生产模式与管理组织形态,研究制陶遗址区内的功能区划和丰镐遗址的聚落布局,乃至西周都城研究、手工业研究和社会形态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完)

【编辑:胡寒笑】